[陈德昌教授]:中小学时代(14/21):我学法语已关闭评论
2014-1-10 初稿
2022-9-5 完稿
我和法语有缘
1939年,日本军队侵犯上海闸北,全家迁居前法租界。我家搬进石库门楼房,和中法学校相隔2条街。就这样,我进中法学校学法语。我对汉语古文和法语似乎有先天性好感,(正像我对数学有着天生性厌恶)。我愿意接受双语教育。
人称“法语美”,讲究语法和逻辑,行文流畅,朗读自有抑扬顿挫。有语言美,就有文化美。欧洲贵族阶层喜欢在交际场合,用法语说话,以示高雅。这在托尔斯泰《战争与和平》一书中,屡见不鲜。法语结构严密。写文章禁忌语义歧义(equivoqu...
阅读全文
[陈德昌教授]:中小学时代(13/21):老残游记已关闭评论
2014-1-10 初稿
2022-9-31 完稿
上课窥阅小说犯规
校长很少露面。我曾获殊荣和校长先生面对面。事出有因。当年学生的课桌比现在的高而宽大,底座和椅子相连。桌面可掀起,下面是只箱子,足够存放书包、本本以及零星杂物。放下桌板,可以阅读,可以书写。桌面呈斜坡状。伏案做作业,能保持腰背部良好状态。设计聪明,贴合实用。
我暗自揣摩,想出一条妙计。即便上课时间,我也能随心所欲,阅读小说。办法是把书的一头顶着我的肚子,一头顶住可以启合的桌板的边缘,其间有充分的空间供我翻阅。如果老师...
阅读全文
[陈德昌教授]:中小学时代(12/21):爸爸的书柜已关闭评论
2014-1-10 原稿
2019-6-17 修改
爸爸的书柜
爸爸有书柜,像杂货铺。中、英、法经典著作,都有着几本。他无不良嗜好,爱买书。月薪收入有限,要好几个月,才有可能抱回一本他喜欢的书,他小心翼翼地把新书插在书架上。每天,晚饭后阅读一小时。反复阅读一本书,英文版《世界史纲》,老版本,只写到第一次世界大战。多年来,始终保持着他的习惯 。
爸爸没有社交应酬,没有朋友来访。星期天,常见他捧着沉甸甸的精装版书本,轻轻地翻阅着。他喜欢搬动书,翻一翻,摸一摸。触摸书本,使他摆脱烦...
阅读全文
[陈德昌教授]:中小学时代(11/21):三国已关闭评论
课外阅读的乐趣
初中一年级寒假,妈妈操劳家务,腾不出时间为我赶制棉鞋。我左脚外缘长出一大块冻疮,呈紫褐色。妈妈要我躺在床上,盖上厚厚的棉被保暖。妈妈一般在晚饭后,才能坐下来,为我赶做厚棉鞋。左脚冻疮没有溃烂,留下疤痕而已。
整天躺在床上,百般无聊。我想起爸爸的书柜。随意检出《三国演义》,作者罗贯中(约1330-1400)。我大字不识几个,阅读是跳跃式的。第一回第一句“话说天下大势,分久必合,合久必分”。今天读来,不胜赞叹罗贯中的聪明智慧。当年初读,不知道在说些什么,不屑一顾...
阅读全文
[陈德昌教授]:中小学时代(10/21):罗老师已关闭评论
双语学校里的中国老师
在教学楼二层,面临植树路那侧,有一间大办公室,统舱式,办公桌串连成一长排,中国老师在这里集体办公。中国老师和法国修士是两个不同的群体。法国修士属于教会,有严密的组织性,他们是神职人员,不受世俗习惯的干扰,物质生活有保障。中国老师来自社会不同阶层,有的家境清寒,有的略为宽裕,月薪收入中等。他们有各自的授课任务,有的全职,有的兼职。初小、初中年级,各班的班主任都是中国老师。初中三年级,有一个班的班主任是法国修士。高中的班主任都是法国修士。中国老师分中文...
阅读全文
[陈德昌教授]:中小学时代(9/21):妈妈的家教已关闭评论
2019-4-29
妈妈的家教
妈妈多次对我说:“你是中国人,哪能不学中文”。放学回家,完成规定的法语家庭作业,妈妈就坐下来耐心地讲解当天老师教的中文课本。那个年代出版的《古文观止》没有标点符号。韩愈说:“授之书而习其句读”。所以,妈妈教我读古文,首先教我学习如何分句分读。文辞意尽处为句,语意未尽而须停顿处为读(音:“逗”)。
我的妈妈
妈妈手执一根细小的象牙棍,一端刻有圆圈,在红色印泥上轻压,按句按读(逗),加以点明。“句读之不知”,容易误读,不能正确理解文章的含义。诵读古文有调...
阅读全文
[陈德昌教授]:中小学时代(8/21):小窗牛奶已关闭评论
2022-8-19
操场故事多
再说打“手球”(balle-pelote)。这是一项传统的西班牙体育运动。场地上直竖一面墙壁,运动员戴有特制皮手套。甲队运动员以手猛力击球,打在墙上,任其反弹。乙队接手,快速反击。快步移动,消耗体力。当年,中法学校操场上,有块大黑板,可以开展这项运动。全上海独此一家。我最喜欢观看在学校里的“手球”比赛。
西班牙手球在法国(1980)
这项运动历史悠久。最初以人与人、面对面击球(见绘图)。1980年留法期间,我曾访问南方Biarritz,毗邻西班牙,面对大西洋,景色...
阅读全文
[陈德昌教授]:中小学时代(7/21):操场已关闭评论
2022-8-16
初小班 大操场
这里不是幼儿园。集体生活有很多不成文的规矩。每次上课前,第一次铃声响起,不管玩得多欢,大家赶紧到操场两侧公共厕所去小便、洗手。各班学生按各自的年级,在大操场规定的部位排队,双人并列。我矮小,当排头兵。各班级中国老师在走廊上站着,面对自己的学生。第二次铃响,排好队形。走廊中间,站着法国修士,吹哨声起。各班级学生按序,拾级而上,进入走廊。把洗过的双手摊开给修士观看。接着由各班老师,带领自已的学生,鱼贯进入教室。每栋教学楼都有楼梯。每层走廊很宽畅。...
阅读全文
[陈德昌教授]:中小学时代(6/21):学生与修士已关闭评论
2022-8-16
学生与修士
学校招收的全是中国学生,没有混血儿,绝大多数不是教徒,信奉天主教的占少数。中法学校不设宗教课,解除了我妈妈和爸爸的疑虑。学校里除了中国老师,多数是法国修士,法语称为“frere”(即“兄弟”)。学生称中国修士为“相公”。见了法国修士,要称Monsieur(即先生)。可是“Monsieur”法语的发音真难为了我们这些小学一年级的孩子。天主教会创办中小学,教学由修士负责。创办大学,概由神父(pere)负责。修士和神父是终身制,修士不会晋升为神父。
几位法国修士,都是大胡子。有两位...
阅读全文
[陈德昌教授]:中小学时代(5/21):初级班已关闭评论
2022-8-16
中法学校的初小班
早年“中法学堂”分设初小、高小、初中、高中、四级。高小、初小每日读中文三小时、法文三小时。初中起,开设的课程全部法文讲课。高中学科与法国国内中学同步。1939年我进中法学校,学制改编,开办一个初级班(cours elementaire),是小学。一年后上中级班(coures moyen),包括高小和初中。最后,高级班(cours superieur),高中2年。
初级班语文教学以法文为主。全部由中国老师授课。第1册法语课本,先学24个字母,学老师发音,拉大嗓门“喊字”,很热闹。接着学元音(voy...
阅读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