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在的位置: 首页事件●关注, 学会动态>正文
早春天气里的生命之歌—人物和故事(四)“我们没有退路”:土制翻身床的故事
2018年07月02日 事件●关注, 学会动态 暂无评论

早春天气里的生命之歌

人物和故事(四)

“我们没有退路”:土制翻身床的故事

2018年5月26日

要想方设法让烧伤病人全身创面得到完全的、充分的暴露,成为我们必须跨越的一道坎。长时间受压可以使残存的真皮细胞受到破坏,深II度烧伤创面转变为皮肤全层坏死,需要有更多的自体皮可供移植,以覆盖裸露的新创面。但是,可供移植的自体皮资源却非常有限。烧伤医疗小组深感后果的严重性。

在危机中去寻找机会,临床观察是思考的基础。背部皮层较厚,烧伤以深II度为多见,背部烧伤在全身烧伤总面积中往往占很大的比例,很容易长时间受压。如果能切实做到躯干背侧创面的充分暴露,防止转变为皮肤全层坏死,可能是扭转全局的一次机会。为此,需要定期更换仰卧位与俯卧位。在普通病床上,每次翻身,颇费人力,病人痛苦,效果不满意。国内没有更好的实践经验可供借鉴。烧伤医疗小组的治疗目标己经设定,必须想方设法认真落实。我们没有退路。

住院医生朱德安从医院图书馆找到一本Curtis Artz写的《烧伤治疗学》,精装原版,图中显示着一张翻身床,命名为Stryker frame。Artz用翻身床,完成全身烧伤病人体位180度的转换。国内没有翻身床现成的产品。“我们为什么不能做到呢?”朱德安这么想着。他拿着 Artz 那本书,到医院技工车间,用图片给师傅们讲解,反复解释他的意图。不知熬了几个昼夜,技工组师傅们,用自来水管,打造出第一张翻身床,可以按既定的时间,顺利地完成180度的翻转。在面对烧伤创面感染加重似乎难以控制的时刻,朱德安找到了可能转化的一个节点。他全神贯注地把工作做好。他的努力为继续治疗创造了条件。

(图  医院技工师傅打造笫一张翻身床)

朱德安生活在我们中间,为大家所需要。早年,烧伤冶疗各项数椐的统计,撰写论文的初稿,多出自他的手笔。为医疗小组集体名义编著第一本《烧伤治疗学》,为帮助护理小组编写第一本《烧伤护理学》,他付出很多的精力。他专心工作,从不张扬。可以把他比作宇宙中的暗物质,只有亲近他的人才能发现他的存在。    

  朱德安住院医生)  

朱德安的临床思维是外向型的,观察临床实践中的多种现象,思考不同现象的深层内在联系。他观察的范围很有限,验证的能力更为短缺,他却乐此而不疲。处身动荡的社会,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却是内向型的,近乎封闭。沉稳的外表,掩盖了他内心的感受。喧闹的人群中,他或许感到寂寞。不知从哪段时间起,他沉默寡言。他在想什么呢?1962和1963两年,我临时外调3次,其中2次出国。1964年我奉调赴北京工作。我到朱德安的家里和他语别,他不掩饰他的忧郁。在大有可为的时光,他停了下来。是因为他患上肝炎,或者是因为家庭私事而烦恼,他似乎失去了往日的热情。在烧伤医疗小组中,他是最年轻的一位,可是他第一个退出了临床第一线工作。这使我感到难受,但不能理解。朱德安的才干没有得到充分展现,给他的一生蒙上一层悲情的色彩。在这里,我想引用罗曼罗兰的一句话:“生活是场艰苦的斗争,永远不能休息一下。要不然,你一寸一尺苦苦挣来的,就可能在一刹那间前功尽弃。”往事渐渐远去,朱德安在我的记忆中没有淡化。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

(待 续)

给我留言

您必须 [ 登录 ] 才能发表留言!

×
腾讯微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