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在的位置: 首页事件●关注, 学会动态>正文
[陈德昌教授]:话说北京协和医院西门的一对旗杆
2020年08月23日 事件●关注, 学会动态 暂无评论

在重温协和百年历史之前,我一直以为北京协和医院是从1921年开始,从洛克菲洛开始。所谓“协和百年”指的是从1921到2021年。这种说法是否确切,值得推敲。北京协和医学院及北京协和医院有真实的历史。

早在1860年代,伦敦教会传教士德贞(John Dudgeon)以当时先进的医学理念(麻醉术、消毒无菌术、隔离病房等),构想在中国建立一家现代化医院。他在东城米市大街购买了一块土地,这是北京协和医院落户东单的最早一块地产。1864年,成立北京施医院。门口有一对旗杆,故又称为“双旗杆医院”。德贞用科学的外科技术,在医疗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效果,逐步赢得社会大众和清朝王公大臣的信任。他是开拓者。有了开拓者,才有后来人。1900年,北京施医院在义和团运动中被完全摧毁。但双旗杆仍然矗立在原处。1905年,晚清政府废除了中国延续1300年的科举制度,开始接纳西学东渐。西方科学医学和医学教育进入中国。

“协和”这个名称从哪里来?

1901年伦敦教会委派苏格兰传教士科龄(Thomas Cochrane)来北京重建双旗杆医院。然而,科龄有一个更为宏大的计划。为落实这个计划,1902年科龄建议联合中国的所有的传教会,成立“协和”委员会(a Committee of Union),汉文译名选用“协和”,比“Union”更为雅致。1903-1904年,伦敦教会终于联合了其他5家传教会,合资建立协和医学堂(Union Medical College)。这是第一次以“协和”命名的医学堂,也是唯一在清政府正式立案的教会学校。1906年协和医学堂举办开幕典礼,各国公使和清政府重臣出席了典礼。现在的协和医学院取名为“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”,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的渊源。

协和医学堂学制5年。协和医学堂办了4期,共有120名医学生毕业。多数后来服务于各教会医院,为改善当时缺医少药的社会状况起到一定作用。协和医学堂也培养了一批著名的医学家,如马文昭、杨崇瑞、谢恩增等。

1910年11月初,满洲里突然爆发鼠疫,没有几天,整个东三省沦陷。伍连德曾留学剑桥大学,获医学博士学位,1907年回国。鼠疫爆发后,他被派往东北。他发现鼠疫可以人传人,用100多节车厢隔离被传染者。他建议因鼠疫而死亡者的尸体应该火葬,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反对。但他得到摄政王载沣有力的支持。终于在伍连德的指挥下,尸体被火化。抗生素发明以前,隔离和火化是切断鼠疫的传染源最有效的方法。

1910年抗击东北鼠疫,协和医学堂附属医院被指定为北京的鼠疫防治中心。部分医生曾跟随伍连德医生去东北各地抗疫。几个月后,这场鼠疫,正式被消灭。

1911年发生辛亥革命,清王朝被推翻。每年来自请政府拨给协和医学堂上万两白银的经费支持就此中断,协和医学堂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。

中国有4亿人口,深受流行病、地方病等祸害之苦。协和医学堂虽然在中国取得了出色的成就,与当时国际先进水平,有巨大的差距。中国在医学教育方面迫切需要建立一所综合性大学。但阻力有二:一是清政府不允许建立完全独立的私立大学,二是传教团队反对建立无信仰的世俗大学。如果在中国尚不适宜办大学,那么能不能通过医学方面的尝试,做到大学没有做到的事情?在中国建立一所世界一流医学院的想法由此萌生。

美国人约翰、戴维森、洛克菲勒(John Davison Rockefeller)一生办了两件大事,一是石油工业,二是慈善事业。他带领儿孙进行的最成功的海外慈善事业,就是在20世纪初的中国,建立北京协和医学院及北京协和医院,播下了一颗现代科学医学教育的种子。

调查研究是洛克菲勒每次做重要决定之前必要的步骤。1914年,首批中国医学考察团,先后考察了北京、上海、天津等15个城市,17所医学院、88家医院。同年10月向基金会提出一份报告,指出教会医学院的落后。考察团意见,应该在北京建立一所高水平的医学院,培养高级人才,将来发挥更大的影响和作用。基金会同意考察团的意见。

1915年科龄同意将协和医学堂全部产权出售给洛克菲勒基金会。为扩建学校和医院,基金会买下原豫王府,将校名改为“北京协和医学院”,开始“新旧协和”的更替。1915年基金会派出第二批中国医学考察团,团员中有约翰、霍普金斯医学院院长威廉、亨利、韦尔奇(William Henry Welch),考察的目的是为打造世界一流的北京协和医学院及北京协和医院,制订合理的实施方案。

1917年在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奠基仪式上,首任校长Franklin  C. McLean(麦克林)声明了办学的目标:“建设一所致力于医学教育、研究以及医疗服务机构:在每一个方面,都按照西方同类最好机构中己有的高标准来执行”,“能够与美国或欧洲最好的医学院相媲美”。洛克菲勒基金会推出“科学化医学”的办学理念符合北洋政府的想法。

1921年9月北京协和医院举行盛大的开幕典礼。小洛克菲勒参加开幕典礼,他宣读了父亲的贺电:“我希望,有朝一日,能把协和交给协和,职务由中国人担任”“让我们携手共进,让最好的西方医学永远扎根于中国土壤”。当小洛克菲勒和欧美大学观礼教授一起,穿行于“中国宫殿式”建筑群之间,他深感一所承载了太平洋两岸科学梦想的医学学校和医院的诞生,把他父亲和他自己推上了中国百年西医东渐的时代风云的舞台。

洛克菲勒基金会吸引一批美国、英国、加拿大等国的一流学者来协和工作。临床各学科的第一任主任引入世界最新理论、最新技术,使协和在创建之初即步入世界医学之林的前列。罗伯森(Osward H. Robertson)曾主持建立了世界历史上第一座血库。1919-1927年在协和内科任职期间,主要从事血液等方面的研究。首任外科主任泰勒(Adrian S. Taylor)把丝线缝合介绍到协和医院手术室,他建立了实验外科研究室。在他任期内建立了正规的住院医师制度。妇产科首任主任马士敦(John Preston Maxwell),英国人。在协和开展中国北方妊娠妇女骨软化症调查研究,开协和骨代谢研究的先河。

到了20世纪30年代,从协和毕业或来协和工作的中国优秀人才,如内科的张孝骞、刘士豪、李宗恩,外科的黄家驷、曾宪九、吴英垲,儿科的诸福棠,妇产科的林巧稚等,逐渐成为协和骨干。由于他们的努力,既便外国教员己完全离去,协和仍然保持着一流的水平。1917-1942年是协和第一个黄金时代。

世易时移,今天,协和医院有了更多的竞争对手,面临着强大的挑战。协和人有责任把协和建设成世界一流的医院。在建院百年之际,医院发起的宣言依然是“重回建院之初的学术巅峰地位”。我们有必要重温协和的真实历史,从中取得新的启迪。

结束语。从1864-1900年创办北京施医院,又称“双旗杆医院”,到1906-1911年建立协和医学堂,这段长达47年的历史,鲜为人知。有了协和医学堂,才有北京协和医学院及北京医协和医院。现在北京协和医院西门矗立着一对旗杆。这“双旗杆”就是协和传统延续的一个标志。有着“双旗杆”,就有协和,一个不停顿改革和发展中的协和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020-8-16完稿

(资料来源:协和宣传处编著《协和百年史话》)

给我留言

您必须 [ 登录 ] 才能发表留言!

×
腾讯微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