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一张“ICU病房的牵手照”被刷屏。并被人民日报、新华社、央视新闻、南方日报、南方都市报、晶报等全国几十家媒体的新媒体平台纷纷报道和转载,一周内的阅读量超过550万。今天,我们有幸联系到这张照片的拍摄者,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重症监护室(ICU)的李旭医生,谈谈这张照片的由来。
B:你好李医生,可以介绍一下你的工作情况吗?
L:你好,我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工作,在这边已经有4年多。我读书的专业是重症医学,所以到现在为止,接触重症领域已经有9年多的时间。
B:你在港大深圳医院工作有什么感受?
L:这是一家中国医疗改革的先锋医院,我喜欢这样的环境,所以当得到这家医院给我的工作机会,就义无反顾的过来了。
B:最近有一张您拍摄的“ICU病房的牵手照”登上了人民日报、新华社和央视新闻的主页,累计浏览量已经超过500万+,您有什么感受?
L:说起这个有些不好意思,其实拍摄这张照片作为今天你看到的“爱情的模样”,并非是我促成两位老人见面的本意。我的初衷来自对爷爷的临终关怀。爷爷在ICU持续昏迷,需要呼吸支持,对于爷爷的病情我们早已经判断预后极差,但由于奶奶仍然处于昏睡状态,所以爷爷的家人无法为爷爷的进一步治疗方向做决定。
B:什么是治疗方向的决定?
L:就是继续积极治疗或者舒缓治疗的决定。
B:那么当奶奶与爷爷见面以后呢?
L:家人的内心有所安抚,没有留下过多的遗憾。最终决定了舒缓治疗。
B:日常工作中你们是如何来做舒缓治疗呢?
L:对于ICU病人通常的治疗过程中,我们与家属每日沟通,告诉他们我们的治疗目标、治疗计划,帮助分析病情和预后。然而,对于舒缓治疗的把握和判断是至关重要的,因为摆在面前的是生命!在评估过程中,需要由ICU高年资医生和其他相关疾病专科医生共同评估和判断。
当家属决定为病人做舒缓治疗后,我们不再增加生命支持的药物,如果病人感到痛苦,我们会使用一些止痛药、镇静药帮助缓解症状,舒适的度过临终阶段。同时我们也会关注病人家属,帮助他们走出内心的负面情绪。
B:舒缓治疗的理念在你工作中是怎样形成的?
L:首先需要有一颗爱心去发现一些不同的东西。当然工作环境和科室教授的引领是密不可分的。每一天的查房香港教授会对我们讲述一些人文关怀的理念。例如今早教授对我们说的一句:“Do not treat patient as animal, we must treat patient as human being.”
在工作过程中,常常当病人进入ICU后,很多清醒病人的自主权会被家属剥夺,仔细想想,从以病人为中心的角度出发,我们治疗的是病人本身,不是病人的家属,更不是病人家属的心理。所以,医生与病人家属都要知道:治疗意愿最有决定权利的人是病人自己。
同样,对于一些预后极差的疾病,持续延长病人的痛苦,也应该归属于过度医疗的一部分吧?
B:关于“牵手照”、“舒缓治疗”,你还有什么心得体会想要分享的吗?
L:我觉得无论牵手照,还是舒缓治疗,都是人文关怀的一部分。在每天查房或者收病人时,从人文关怀角度出发,比如设身处地去感受躺在那里的病人需要什么?他们在看到什么?他们内心在感受什么?这些都会带给我一些新的发现,而不仅是从疾病本身出发。这样的感知很有趣。
B:你对明天有什么期待?
L:我希望明天病人少一点,最好人们都不生病。希望明天有时间能看一集《乐队的夏天》。
B:感谢你接受我们的采访,祝你工作顺利!
L:谢谢!
(访谈时间:2019年8月2日)
[评论](仅代表个人意见)
- 医学人文是最不应当被ICU医生忽视而实际上缺乏关注的重要领域
- 即便对于ICU医生而言,舒缓医疗也应当是必备的知识、能力与实践
- 希望看到更多的同仁对这一领域投入更多关注,共同打造一个有温度的ICU