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-3-26
学龄前老师
幼儿园入学面试
幼儿园附属于虹口华德路小学。入学考试,绝对没有现在高考那种斩将过关的悲壮。老师微笑着提问题,模仿幼儿特有的语腔,听来亲切。老师问我:“眉毛有啥用处”。我几乎不加思索地问答:“我妈妈画眉毛用的”。这句话从语法上,从道理上,都讲不通。既然,有了眉毛,妈妈为什么还要画眉毛。然而,我观察仔细,说的是实话。妈妈每天花一定的时间把多余的眉毛清除掉。她用一根线,构成一个长方形,中间有一段两股线交缠着,两头各形成一个圆圈,妈妈左右手的拇指和示指在圆圈中一张一缩,让中段的那股交缠的线双向地旋转,紧贴眉毛边缘来回滚动着。最后用一枝笔在细长的眉毛上加深颜色。妈妈的眉毛始终保持着又细又弯的完美状态。爸爸从来不理他的眉毛。所以,我只说“妈妈画眉毛用的”,并加以说明。答题效果喜剧性。考试很轻松地通过了。
幼儿园的老师
是启蒙老师,很重要。但是,最容易被遗忘。不要看幼儿园的孩子们个子小,他们很有个性。好动,顽皮、跳着,大声叫着。他们的欢乐对老师有感染性。孩子们不高兴,就会哭,哭得很认真,很容易赢得老师的好言爱抚。
朱老师文静又温柔,没有结婚。她很体贴孩子们,从来不对孩子大声讲话。幼儿园里其他老师,我都记不清了。只有朱老师的模样,今天想起来,依然鲜明。
孩子习惯以自我为中心,爱怎么玩就怎么玩。做集体游戏,先要排好队。对最初来到幼儿园的孩子,不是件容易的事。朱老师不喊口令,只听她说:“小朋友呀,大家站好队,伸开手臂。看谁站得最好,谁排队最整齐。”老师做示范动作,说话温柔,孩子们就像一群小鸡一样,摇摇晃晃,互相靠近。他们高兴,就会听从老师的指挥。
最有趣的是老鹰抓小鸡。扮演主角的老鹰以及面对的小鸡,往往是班里最机灵的孩子。那只当上首领的小鸡认真地保护着身后的一群尾随者。队形变动很快。后面的孩子跟不上,摔了跤,不哭,爬起来,急着去抓前面孩子的衣服。大家笑得那么开放,那么舒畅,即便今天也多么想回到那个年月,那个时光。
幼儿园老师教孩子们睁开眼睛,去看周围的世界。蓝天、白云、绿草地。大自然是美丽的。老师用孩子们可以接受的方式,告诉大家,外部世界也有危险,有“伪装的狼妈妈”。有一首儿歌是这么唱的:
“小白兔乖乖,把门儿开开。
“不开不开,我不开,妈妈没回来。”
朱老师教唱歌。她弹钢琴,没有乐谱,脸向着大家,不厌其烦地纠正着我们的发音。她用眼睛、嘴巴和头部的活动,指挥着演唱。童音歌声悦耳。放学了,我跑步扑在妈妈身上。回家的路上,喋喋不休地讲着幼儿园的故事。幼儿园里,有童年的欢乐,有琴声、歌声、笑声,还有美食点心。这一切已经悄悄远去。
学龄前我还有一位老师
她是我的妈妈。她先教我背唐诗,诗句短,有韵律,朗诵像唱歌,调是妈妈世代家传的,容易学也容易记。所谓学,从一个字不识,到一个字不漏地背出来,最后仍然一个字不识。
第一首诗是唐朝诗人贺知章写的《回乡偶书》 :
少小离家老大回,
乡音无改鬓毛衰。
儿童相见不相识,
笑问客从何处来。
设想一下,一个人小小年纪就离家出走,回来已经86岁,鬓鬓苍苍。时过境迁,触景生情。唯独他自己说的一口乡音,改不了。村里的几童见了这位外来的陌生老人,好奇怪。即便与他同龄人,活到这把年纪也可能认不出来这位老乡。儿童天真,笑嘻噎地问他从哪里。就这么短短几句话,钩起诗人几十年离别乡愁。那首诗七言律,四行廿八个字。不能少一个字,也不能多一个字。游子一生漂泊在外,迟暮回归故里,诗人用词朴素,情意凝重,浓缩成诗。
然而,我一个5岁的孩子,还没有开始自己的人生,即便妈妈逐字逐句做了讲解,也没有听懂。不知贺知章其人,怎能读懂贺知章写的诗。妈妈对学龄前教学不讲究这一套。她认为“熟读唐诗三百首,不会写诗也会吟”。有时她喜欢让我在长辈面前背几首唐诗,即刻的效应是一片赞美声。从此,我对唐诗有了感情。喜欢背诵唐诗,为得到夸奖而产生的成就感。应该说,我对唐诗宋词的爱好是在小不点的时候打下的基础。能背诵,幼稚但好学。
待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