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在的位置: 首页事件●关注, 学会动态>正文
[陈德昌教授]: 1971年西藏阿里的故事(6/15): 阿里高原上的牦牛
2021年03月19日 事件●关注, 学会动态 暂无评论

在西藏阿里高原,牦牛是庞然大物。整个体形使人想起史前时期、岩洞石壁上所刻画的那种野牛。浑身披挂厚重的皮毛,双侧腹壁牛毛更长,几乎拖到地面。墨黑一色,或有黑与棕褐色混杂,较为少见。尾巴呈纯白色者,尤其引人瞩目。牦牛四蹄结实,步履稳健。胸、肩、臀部线条粗壮,脊梁硬朗。颈椎部隆起,牛角弯曲,呈防卫姿态。眼神凝重,牛脾气,倔强而执着,处险而不惊。牦牛以特有的忍耐和坚韧、在高原恶劣的自然环境中,顶着呼啸的狂凤,冒着严寒和缺氧,处置泰然。

整片山坡上,牦牛成群地移动着,两两三三、行动迟缓,从容不迫,旁若无类。远处望去,疑似一片稀疏的乌云,在山坡上静悄悄地掠过。这是一支不容其他生物轻视的队伍。虽然队形散乱,没有领头的,没有殿后的,却方向一致,气势不凡。牦牛被驯服,被畜养,成为藏族在高原上生存的重要伙伴。尽管阿里人烟稀少,凡是有藏民居住的地方,就会有牦牛。牦牛组成的辎重运输大队,能水陆兼程,不避急流,不畏山路艰险,任重而致远。

太阳以不同的光照,使大地折射出不同的色彩和景象。雪线下黑色山峦,茫茫荒野,遍地碎石。但见散在的灌木丛,低矮的红柳,忍受着严寒和缺氧。没有红土,没有绿地,没有鲜花。我离开北京,千里迢迢来到阿里高原。牦牛向我径直走来。黑色的牦牛,黑色的毛、黑色的眼睛,给身处困境的人们,带来宽慰和力量。我不无自豪地说,有牦牛的地方,也有我。

有藏民的地方   就会有牦牛

有牦牛的地方  也有我

2007年1月18日初稿,2015年8月20日修改,2021年2月10日修改

本文照片系作者提供

给我留言

您必须 [ 登录 ] 才能发表留言!

×
腾讯微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