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在的位置: 首页事件●关注, 学会动态>正文
[陈德昌教授]:中学时代的生涯(新编)(十七)
2019年07月07日 事件●关注, 学会动态 暂无评论

中学时代的生涯(新编)(十七)

[1]

1947年6月我高中毕业,行将离开母校。请几位老师在我纪念手册上,留下励志之言。有一位法语老师是修士Louis Daniel-Joseph先生,约莫40岁左右,一脸胡须修剪整齐。我毕业后,他返回法国里昂去了。临别留给我一封亲笔短信,嘱咐我“做个好孩子”。不外乎老师对学生的习惯用词。然而,他最后加上一句:“tachez de vous developper un peu plus pour les sciences”,大意是勉励我“要更多一些、向科学发展”。   

作为一位法国老师,Louis和我接触主要在课堂授课,批阅家庭作业和多种考试场合,他怎么能对我未来的发展提出忠告呢?他没有评价我哪项课目考试得分孰多孰少,也不强调我是报考大学,抑或选上某种职业为好。但是,他不希望我过多地偏执于语言学和文学。这使我惊讶。作为班级老师,他想到的不只是一个班级,而是一个一个的学生,注意发掘学生的潜能。这使我更为惊讶。

回想起来,高中年级我在法语作文的家庭作业本上,写过几篇“奇文”,甚至表示我想得到《漂亮的朋友》和《包法利夫人》那类读物等等。这曾经使Jules Alfred修士深感不安。书中写的人物,多是乡村人向往繁华的巴黎,下层社会的小人物向往有权有势的上层社会。他们贪婪、不择手段、滋生腐败。修士老先生认为这类读物对于十来岁的中学生可以产生不良影响。他的忧虑,自有道理。我写的这类“奇文”出现在管教严厉的学校中,可能绝无仅有。Louis老师必然有所闻知。他给我的是诱导,不是训斥。他的话,我听得进去。

教书育人,师者之道也。曾经教育过我的老师们,中国人、法国人,他们影响着我的人生。重读鲁迅先生写的回忆《滕野先生》那篇文章。先生是鲁迅的日本老师,教他学习解剖学。文章的字里行间漾溢着师生之间的感情,质朴而真诚。给我的印象,同样难忘。高中毕业考试,我名列前茅。经中法学校推荐,我直接进入震旦大学医学院。

[2]

高中年级的汉语古文老师是唐烈先生。他授课认真,诵文解读桉一定的节奏和语腔。得意之处,晃动一两下脑袋,颇有古代文人的遗风。但是,他不像罗老师那样善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。不幸有一天他家中起火,看得出他的忧虑和烦恼。他讲课一如既往,一丝不苟。那个年代,一般的中学老师被谑称为“教书匠”,真是委屈他们了。他们家境清寒,从来不费尽心机,巧立课目,开设什么补习班,增加额外收入。师道尊严。老师的奉献精神是留给学生们最宝贵的教育。

高中毕业。唐烈老师在我的留言本上,写下一段话:

 “成汤铭日新又新

於盘子张书言忠

行笃诸绅

“今之手册当与之后先媲美

藉以陶冶身心耳

题此以应    德昌贤棣 留念  

武进唐烈   (署名)    

“成汤”(约公元前1670-公元前1587)是商朝开国君主。唐老师摘引《汤诰》中的一句话“有功于民,勤力乃事”,作为核心思想,教导我做一个人的基本准则。韩愈说:“师者,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”。人非生而知之者。他说的“之”,指知识和道理。我们求学于老师,并不是只为了“受业”,比如求得一门学问、一门科学、或者一门技术。老师的首要职责是传授道理。古文中的“道”,指儒家之道。今天,我们理解的“道”,应该是指,一个人如何“在新时代、在新社会做人的道理”。这可能是现今学校教育中不应该被忽视的缺点,而过度强调学生考分的高低。唐老师一手好书法。引经据典,谆谆教诲,见文如见其人。

唐老师平日讲话或诵读古文,带有浓厚的常州乡音。在留言册上,他写上“武进唐烈”。据文史记载,武进是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,有2700多年的古城建设史和2500多年的文字记载史。武进先后诞生了9名状元和1546名进士。历史上曾形成“阳湖文派”和“常州词派”。唐老师不在乎什么状元或进士之类的名誉,他爱自己的故乡,他爱故乡的文化和历史。他牢记自己的“根”。

近日从旧书堆中找回两位老师当年书写的临别赠言。时隔70年漫长的岁月,我垂垂老矣,重谈旧文,泪留在眼眶里。 

2019-6-30完稿

给我留言

您必须 [ 登录 ] 才能发表留言!

×
腾讯微博